陶傑 - 坐看雲起時: 香港這個死症
1/8/2008 壹週刊第960期
曾蔭權政xx府兩年風光之後,民望終於大觸礁。通貨膨脹、中方訓話、副局xx長政xx治助理之爭、外傭稅風暴,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三個月,相信曾特首許多決策,一百八十度重新再來。
因為所謂「從xx政」,絕非香港一批中環精英想像之簡單。從xx政就是戰爭,卻又比戰爭殘酷。邱吉爾說:「政xx治比戰爭更危險,因為在戰爭裡,你只會被殺一次」(Politicsismoredangerousthanwar,forinwaryouareonlykilledonce)。三個月來,曾蔭權政xx府好像被殺了無數次,即使貓有九條命,也會摔得粉身碎骨,何況十二生肖之中,並無一隻貓。
十二生肖無貓,正如香港沒有「政xx治人才」,這是鐵一般的現實。還記得前新xx華xx社社長許xx家xx屯,戴黑眼鏡,搖頭晃腦、得意洋洋,他以為一九九七年是香港中國人的天下,發出「百駒競走,能者奪魁」的豪語嗎?香港的政xx治盛產奴xx才,那來的「百駒」?就像古詩:「梟騎戰鬥死,駑馬徘徊鳴」。彭定康是殖民地末代一匹遠去的梟騎,一九九七年後剩下的就是駑馬了。可憐中國的許xx家xx屯,還以為遍地是寶馬。今天此君獨居西來寺,隔 一個太平洋,這位寂寞的老先生不知作何感想?
香港的商界沒有政xx治人才,政務官隊伍中也沒有。理由很簡單:因為所謂「港英」幾十年來招考政務官,並不是取錄成績最好的精英一撮。許多人都考過政務官筆試:英國人給你出難題,有許多處境危機——在小西灣外二百浬公海,出現一艘海盜電臺船,向港島東區發出煽動廣播,結果柴灣和筲箕灣出現搶米和縱火的暴xx動。禍不單行,灣仔街市又湧現了一種神秘病毒,同時四十八小時內迅速蔓延,有三名兒童染症死亡。另外,一股熱帶反氣旋又吹襲香港,天文臺掛起八號風球,市面大恐慌,市民到百貨店搶購白米。這時你是港島區的民政主任,請即寫出一個應急計畫,向你的上司推薦。
殖民地時代考政務官就是這種題目。今天看見香港特區政xx府「危機處理」凡事慢三拍的德性,閣下一定會狐疑:這夥天之驕子的AO,當年是怎麼考及格的?
因為英國人考政務官,採取的是香港醫生「體檢驗尿法」。有驗過小便嗎?醫生給你一支小試管,護士吩咐:一泡小便,不要頭,不要尾,只要中段。不錯,「港英」考政務官,不要最優秀的,也不要白癡的,只要當中唯唯諾諾的一截,沒有性格,面目模糊,前殖民地請AO,根本不愁。
以上的題目,一個考生,如果讀慣克羅斯維茲的戰爭論,加上孫子兵法,還讀過拿破倫戰役、蒙哥馬利與沙漠之狐隆美爾的會戰,他是一個軍事專家,給這種AO題,一定得心應手,寫上兩千字,儼如赤壁之戰裡的諸葛亮,交卷之後會心微笑,以為必得滿分。
但他錯了。英國人不會雇用這位考生,因為他擁有殖民地主人才配擁有的見解和知識。管理一個殖民地,雇用本地的土人,正如閣下請一個菲傭:菲傭是不是大學生並不重要,至緊要洗衫、抹窗子乾淨,打開一本《方太與你》的食譜,能照抄做出十來道好菜。你雇用菲傭,是買她們的雙手,不是她們的獨立思考。一個畢業于馬尼拉大學哲學系的菲傭,問一個香港半山主婦,她會告訴你:「我又唔系請佢來同我講柏拉圖,最緊要手腳勤快呀,懵仔!」
當年請AO也一樣。答這條題目,健筆如飛,寫夠七千字,以為交了一篇軍事學的絕頂論文,英國人偏偏不會請,倒不如在試卷上寫下一句:「不論形勢如何兇險,我只會請示我的頂頭上司。」這一句就會力克七千字的軍事理論。英國人會圈定這一位。
這就是一九九七年之後,一個董xx建xx華加一幫政務官,香港管治面臨金融風暴、沙士、通脹等措手不及的危機,「港人治港」必然撻Q崩潰的理由。英國人很聰明,AO的試卷,不像會考,從來沒有ModelAnswer標準答案。如何評分,即所謂MarkingScheme,也一向秘而不宣。在筆試中過關的人,英國人還不放心,怕他門眉目精靈,還要舉行一場面試。在面試之中,四人圍坐,辯論一個題目,其中多半有一個是假扮的考生。過程攝錄下來,交給八十年代權力人物布政司霍德之類親自定奪。霍德是心戰專家,懂得鑒貌辨色的一套,在面試的四人之中,只會挑選說話中規中矩、缺乏演說魅力、思維直線型的一個。另外那個滔滔不絕,自以為有蕭若元的口才、麥當雄的創意、饒宗頤的學問、倪匡的想像力,決不錄取。
這就是香港沒有政xx治人才的秘密。英國人如何調製香港AO,像可口可樂的秘方,從來不會告訴你,反而在臨走前,把香港的政務官,包裝為「世界第一流管治隊伍」,雙手奉送給大陸,擺弄了中國一遭,這就是絕頂的政xx治智慧,令人佩服。
其中有沒有例外?有。就是兩局首席議員鄧蓮如。這個女人是政xx治人才,在柏克萊讀書,沒有上過一天牛津劍橋或英國寄宿學校,但七竅玲瓏,殖民地謀略的心意,她眉梢眼角,心領神會。英國人驚為天人,一度對於把她收藏起來、還是包裝送給中國做特區第一任行政長官,拿不定主意。最後中xx共黨xx性發作,親中派打小報告,鄧蓮如無法過渡,英國人相當釋懷:「也好,好東西送給你,你也不會欣賞,既然敬酒不吃,不如把董xx建xx華送上去好了。」今天鄧女男爵安閒地在倫敦喝下午茶,眼看香港淪為今天這個樣子,她為自己慶倖之餘,也應該為英國人保護她而感恩。
董xx建xx華腳痛下臺了。如果連曾蔭權也不行,香港還有什麼「人才」。商人治過僕街了,政務官治港也失敗,難道民建聯的蘇錦梁會是明天的香港政xx治理想領xx袖?
一九九七年之後的香港,不會像以前一樣成功的。我在十多年前,由人類學的角度,早已鐵筆定批,到今天還沒有誰能證明我錯。對待香港,要真正「解放思想」,是要老老實實承認人類學的某些智慧:憑中國的政xx治文化,絕不可能管理好一個現代化的城市,在人類六千年歷史上,沒有過這樣的紀錄。
把香港像海洋公園或迪士尼一樣,開放行xx政管理權,在國際投標,每年向中國交租,招攬真正的國際人才來當市長,只有這樣,香港才有出路。當然這種設想,以中國人思維和創意的限制,也不可能。這也不要緊的,沒有普選,也不把香港外判,那就慢慢等,把行政長官換完一個又一個,換到香港的「政xx治人才」誕生為止好了。但要有心理準備,要等到香港有一位世界級的政xx治家,機會比二千年前彌賽亞在一個馬槽裡降生,更加渺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