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耳目
大角咀居民 過年騰騰震
楊太說,大廈維修時揭發多處鋼筋脹裂,修補後蓋上深灰色石屎,差不多每層每處都「補罅」。
馬頭圍冧樓,全港舊樓居民嚇破膽,其中大角咀舊樓住客最騰騰震,因為快動工的高鐵在大角咀十八幢舊樓地底三十米下經過。儘管政府聲稱工程絕不影響樓宇結構,但有專家指出,這批千瘡百孔、甚至有些連樁都沒打的舊樓,一旦挖隧道時地底沙石鬆脫,隨時塌樓。
有居民向本刊表示,他們曾提議政府將高鐵線路移離舊樓群,繞道海邊的公路地底,只因這線接近豪宅奧海城商場,政府才拒絕。
黎廣德認為政府應獨立評估大角咀每幢大廈的結構安全,而不是假大空去安撫群眾。
「興旺大樓無打樁的;中耀街中耀樓早年曾有沉降,要即時做灌漿加固工程,穩定樓層,可想而知呢類樓宇幾脆弱……」關注舊區重建的「慢慢發行動」成員馮炳德,一提到大角咀舊樓的問題,就數個不停:「呢啲樓宇牽涉到十八幢,至少三千戶單位要提心吊膽。」
楊太住在無打樁的興旺大樓,六一年的售樓書,至今她還保存,十六層高的大樓特色就是「毋須打樁」。她年青時做過建築生意,對建築結構熟悉,她說:「無打樁 o架,無事無幹固然穩陣,但而家高鐵就喺呢嚿岩石的底部做隧道工程,如果啲岩石唔穩陣,我哋層樓隨時渣都無!」
得悉馬頭圍塌樓後,楊太便不敢再把興旺大樓的另一個單位租出去。「大廈雖然喺○六年做過樓宇維修,但解決唔到成幢樓嘅結構問題。層樓好多地方有裂痕,落雨會入水,高鐵仲話有工程,如果有乜冬瓜豆腐死人塌樓,我無錢賠番俾租客。」
另一幢無打樁的牡丹大廈,五十年樓齡,○六年曾做過大廈外牆維修,醫好外傷,但內傷卻愈見嚴重。「呢度係一幢爛尾樓,原先承建商無錢起,交俾第二間公司做,個圖則已經改過,實則係點已經無人知。自從地下四個地鋪單位退租後,業主一直唔租俾人,清楚睇到鋼筋外露,幅牆好似隨時會冧。」牡丹大廈業主立案法團主席黃遠志說:「○六年大修時,有結構工程師鑽開石屎勘察,發現石屎強度好差,好易鑽得入。」
這時屋漏兼逢「滲鹹水」。黃遠志說:「當時,我哋仲將廁所水由食用水改為鹹水,但因為好多去水地台已日久失修,鹹水滲落牆裡面;鋼筋如果長期俾鹹水浸住,係會銹蝕好快。」
無打樁 易沉降
居民對高鐵的擔心不是無的放矢。公共專業聯盟主席黎廣德分析,大角咀十八幢大廈地底,由岩層、花岡岩層及填土所造成:「高鐵環評報告講過,大角咀有幾幢大廈唔係打樁,係用筏地基方法( Raft Foundation)興建,大廈地層下係五米岩層、再十米下係填土、最底係花崗岩,隧道離地面三十米。」
「當工程爆破花崗岩去建隧道時,如果岩層本身有層,一旦承受不起大震動,斷層便會移動,四幢無打樁嘅大廈就有好大機會跟隨岩層下沉O:-) 。即使無斷層,工程進行時如果地下水流失,填土有可能會移位;樓齡較新的大廈,鋼筋相對健康,即使填土移位可能無乜影響;但樓齡大的,鋼筋可能有銹蝕及氧化危機,樁柱係咪仲咁頂得住填土的撞擊呢?隨時會有沉降危機#bye# !」
橡樹街街口的打樁工程開始一個月,隔籬的大廈便現裂縫。
屋宇署勘探後聲稱裂縫無危機,住客毋須疏散。
踩單車 試路段
為保家園,舊樓居民有人示威,有人就反建議政府新高鐵路線。中興樓開五金機械維修店的莫漢宜,馬上向政府質詢:「去年十月報紙賣咗出嚟,我哋街坊先知會喺大角咀有高鐵過,成六百幾億咁大件事,點解事先無人講?有街坊去政府總部示威,我去廣東道政府合署問,佢哋話好早喺大角咀唔同位置張貼咗一本本高鐵興建資料,俾我哋公眾查閱啦!」高鐵資料又厚又難明,常人難看懂,莫細心翻看,終找到路線有問題。
「點解高鐵要入內街,唔行海皮,我搵到高鐵交俾區議會嘅文件。原來高鐵曾經考慮過,喺海泓道以西近海旁嘅地底走線,不過因為與現存基建設施包括東涌線、機場快線、西鐵線等有衝突,需要拆卸改建,對社區造成大影響,所以決定現時嘅走線。」莫說。
可是,莫不信政府解釋,坐單車沿這條政府否決的路線走一遍,結果發現沿途是沒打樁的馬路及填海地,唯一受影響的只有奧海城二期的商場,對民生影響最低。莫拿這個發現再質詢政府,路政署回覆他:若要通過奧海城二期,需要收回並拆卸奧海城二期及其樁柱群,這對社區造成大影響,因此其建議不可取。
莫漢宜發現報告考慮過高鐵可不經大角咀舊樓。
楊太六一年買入興旺大樓,至今四十多年仍保留住當日的售樓書。
當年的興旺大樓便以「堅硬石底不用打樁」為賣點,時至今日反成為住戶的憂慮。
牡丹大廈是爛尾樓,○六年雖曾做大廈維修,不久發生鹹水滲入電梯井事件,幾乎令電梯報銷。
怕豪宅 恰舊樓
政府說不可取,但一直關注高鐵發展的「慢慢發行動」及公共專業聯盟,卻重視這條新路線。「莫先生所講奧海城二期位置係商場範圍,裡面嘅樁柱係咪同起住宅嗰啲咁深呢?係咪真係好似政府講到一定要拆奧海城咁大件事呢?政府係咪唔想騷擾到奧海城的居民,所以先向大角咀舊區埋手呢?」「慢慢發」成員馮炳德說政府怕豪宅,於是恰大角咀舊樓居民:「政府考慮過深水埗及奧海城隔籬嘅柏景灣地底,不過,港鐵向柏景灣逐戶寄信講呢件事,人哋反對!深水埗區議會嗰邊亦反對,所以呢個建議不可行。」但政府從無逐戶寄信給大角咀居民,只悄悄在區內張貼難明的高鐵資料便當諮詢。
公共專業聯盟高鐵專家組的工程師李澤敏表示,莫漢宜的建議正正反映政府黑箱作業,「奧海城的樁柱距離有幾遠,可唔可以喺中間穿過呢?政府從無講過,莫先生提及嘅海旁路段,不完全無可能,對民居影響反而係最小。點解柏景灣有居民反對,高鐵就可以唔經過佢哋樓下,咁等於承認高鐵要穿過老區,唔係技術上的唯一選擇,而係政治權衡的取捨。」
黎廣德亦批評,港鐵早為高鐵完成了「樓宇現狀測量」和「建築物影響評估」,有責任盡快向居民發放資料。「我哋甚至建議港鐵有責任進行『定量危險評估』程序,計算工程潛在的安全風險是否達標。政府除確定物理安全之外,都要照顧心理安全,點解乜都唔講,要令到班居民騰騰震呢?」
撰文:簡淑明
攝影:江永健
資料:資料組
插圖:朱桂葉